28
July
2024
素養教育
阿沙不嚕蝦問題 第一集

前言:筆者常在課堂上與學生拌嘴,只要跟科學沾到那麼一些邊,都會成為閒扯或嬉弄式提問的題材。當然,身為資優教學老手的我,哪有那麼容易被扳倒!(奸笑) 不過,確有些讓我愣住個幾秒或傻眼在台上的問題,若攤出給眾客倌瞧瞧,或挺生趣的。索性趁此機會,將這些蝦問題結集成冷知識短文,一起來長知識吧!

【Q01】西瓜為什麼叫「西瓜」呀?
任何名詞皆其來有自,它可能是直觀的中文字義,亦可能是外來譯音,甚或兼具譯音與中文字義的結合。舉例來說,海豚、木炭、電漿等名詞屬於直觀的中文字義;咖啡(coffee)、維他命(vitamin)、基因(gene)等名詞屬於外來譯音;聲納(sonar)、幽浮(UFO)、霓虹燈(neon lighting)等名詞則兼具譯音與中文字義。
筆者最欣賞能將上述第三類名詞給訂出的學者,因為僅會死讀書或無法兼顧文理思維的古板學究肯定無法如此命名。比如:聲納(sonar)是一種利用超聲波反射探測距離的裝置,其名詞譯音兼具「將回聲偵測收納」之義;幽浮(UFO)的英文簡稱原意為不明飛行物,由於它常以非科學的光芒呈現飛行姿態,其名詞譯音便賦予「非人間的幽冥漂浮」之義;霓虹燈(neon lighting)最早是通電激發氖氣以放出粉紅色光的燈管,而氖的英文原名為Neon,其名詞譯音便帶上「猶如霓虹光彩」之義。
那麼,「西瓜」是屬於上述哪一類名詞呢?
若翻查中國古籍,西瓜一詞最早出現於宋朝,更早之前偶爾會以巨大寒瓜為名,既然西瓜一詞千年前就有,它當然與外來譯音無關(古中國向來視四方之國為番邦)。
現今科學考證確認,西瓜原產地為中東地區(北非與西亞),它之所以膨大含水多,乃因生存於乾旱之地若具有儲水的特化構造(就如仙人掌膨大的莖),將有利其種子之傳播與發芽;此外,西瓜是於公元十世紀由契丹人自中亞經西域傳入中國,於十三世紀由高盧人自北非經伊比利半島(西班牙)傳入歐洲。
綜上所述,從中國視角來看,此瓜自西域而來,故取名「西瓜」;若從歐洲視角來看,此瓜(melon)比當地各瓜種水分(water)要多很多,故取名「watermelon」。筆者常叮囑學生,每接觸任一新名詞,只要稍加鑽研其命名典故,對記憶轉化成為長記憶之助益頗大,亦能觸類旁通不少知識點,僅此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