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素養專欄 回上頁
28 July 2024
素養教育

阿沙不嚕蝦問題 第一集

分享:

前言:筆者常在課堂上與學生拌嘴,只要跟科學沾到那麼一些邊,都會成為閒扯或嬉弄式提問的題材。當然,身為資優教學老手的我,哪有那麼容易被扳倒!(奸笑) 不過,確有些讓我愣住個幾秒或傻眼在台上的問題,若攤出給眾客倌瞧瞧,或挺生趣的。索性趁此機會,將這些蝦問題結集成冷知識短文,一起來長知識吧!

 

【Q01】西瓜為什麼叫「西瓜」呀?

任何名詞皆其來有自,它可能是直觀的中文字義,亦可能是外來譯音,甚或兼具譯音與中文字義的結合。舉例來說,海豚、木炭、電漿等名詞屬於直觀的中文字義;咖啡(coffee)、維他命(vitamin)、基因(gene)等名詞屬於外來譯音;聲納(sonar)、幽浮(UFO)、霓虹燈(neon lighting)等名詞則兼具譯音與中文字義。

 

筆者最欣賞能將上述第三類名詞給訂出的學者,因為僅會死讀書或無法兼顧文理思維的古板學究肯定無法如此命名。比如:聲納(sonar)是一種利用超聲波反射探測距離的裝置,其名詞譯音兼具「將回聲偵測收納」之義;幽浮(UFO)的英文簡稱原意為不明飛行物,由於它常以非科學的光芒呈現飛行姿態,其名詞譯音便賦予「非人間的幽冥漂浮」之義;霓虹燈(neon lighting)最早是通電激發氖氣以放出粉紅色光的燈管,而氖的英文原名為Neon,其名詞譯音便帶上「猶如霓虹光彩」之義。

 

那麼,「西瓜」是屬於上述哪一類名詞呢?

 

若翻查中國古籍,西瓜一詞最早出現於宋朝,更早之前偶爾會以巨大寒瓜為名,既然西瓜一詞千年前就有,它當然與外來譯音無關(古中國向來視四方之國為番邦)。

 

現今科學考證確認,西瓜原產地為中東地區(北非與西亞),它之所以膨大含水多,乃因生存於乾旱之地若具有儲水的特化構造(就如仙人掌膨大的莖),將有利其種子之傳播與發芽;此外,西瓜是於公元十世紀由契丹人自中亞經西域傳入中國,於十三世紀由高盧人自北非經伊比利半島(西班牙)傳入歐洲。

 

綜上所述,從中國視角來看,此瓜自西域而來,故取名「西瓜」;若從歐洲視角來看,此瓜(melon)比當地各瓜種水分(water)要多很多,故取名「watermelon」。筆者常叮囑學生,每接觸任一新名詞,只要稍加鑽研其命名典故,對記憶轉化成為長記憶之助益頗大,亦能觸類旁通不少知識點,僅此分享。


【Q02】 蝙蝠常倒吊著,尿尿時豈不喝到了?

在此須先提,蝙蝠是生物分類階層裡「翼手目」的通稱,為唯一會飛行的哺乳類動物,從翼展將近兩米的大蝙蝠到體長不足三公分的小蝙蝠,現存種類將近千種。

 

講起蝙蝠,大家對它的正確認知是「群聚、夜行性」,但也不乏認知錯誤之處,舉例來說,通常是小型蝙蝠才「視力退化、聽覺特化、藉回聲定位」,大型蝙蝠的視力普遍都不錯!(就如並非所有蛇類都帶毒,通常是小型蛇有毒,大型蛇則否)另外,諸多科學證據顯示,蝙蝠是目前危害人類之幾種病毒最可能的源頭,例如:狂犬病毒、腦炎病毒、冠狀病毒…

 

回歸本題,大型蝙蝠最大的天敵是人類,諸多吸血鬼或惡靈化身之說,導致它被人為濫殺,已不常見;小型蝙蝠(我們平常認定的蝙蝠)最大的天敵是白天活動之猛禽類動物,因此小型蝙蝠會選擇猛禽難以築巢的山洞棲息,並於夜間活動。既然小型蝙蝠選擇了穴居,為何還要倒吊而睡?這是既要穴居又要避開蛇與蜥蜴,長久歲月演化的結果。(部分爬蟲類的天敵亦是猛禽,穴居理由與蝙蝠相同,卻能捕食蝙蝠)

 

那麼,倒吊的蝙蝠尿尿時,自己不會喝到嗎?

 

答案是不會!

 

以腳倒吊的蝙蝠欲尿尿時,會先張開兩隻翼手抓握倒吊處,再以吊單槓之勢朝下尿尿,尿完還會抖個幾下甩乾淨,最後回復倒掛姿態。說正格的,這場景瞧著真的很搞笑喔!(筆者將一段蝙蝠尿尿視頻分享於下方,好奇者請自點看)

出處:柯學詩多力Facebook

© 2022 Best Education Services & Tech ALL RIGHTS RESERVED.

偵測到您已關閉Cookie,為提供最佳體驗,建議您使用Cookie瀏覽本網站以便使用本站各項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