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素養專欄 回上頁
02 August 2024
素養教育

阿沙不嚕蝦問題 第五集

分享:

【Q06】為何游泳比賽沒啥黑人選手呀?

筆者先坦承,自己是半隻旱鴨子,雖然浮得起也能伐水向前,但不知怎地就無法順暢換氣,每換口氣都得嗆個半口水。大二那年,體育課期末測試的及格標準是游泳50米,筆者索性不換氣亂七八糟式地游完全程,依稀記得於終點線爬上泳池時,體育老師那張要罵卻無從罵起的傻愣表情,著實好笑!

 

就在筆者為游泳這檔事掙扎的那年,曾疑惑過,明明各式球賽或田徑賽,黑人運動能力皆佔極大優勢,但為何游泳競賽卻鮮少瞧見黑人選手,難道,黑人不適合或不易學會游泳?當然,於課堂上,亦陸續有屁孩提出類似疑問…

 

  思考此問題前,咱們不妨先認知各色人種的生理差異。

 

若將人類概分為黑種人、白種人、黃種人,不計入南太平洋島礁原住民的棕色人種,並忽略混血、民族文化、地域性與國家整體經濟力等變因產生的影響,純以遺傳性狀與生理能力來探究,筆者嘗試把目前已發表的各項人類特徵研究之統計數據彙整如下,供看倌們參考: 

 
黑種人
白種人
黃種人
世界佔比
9%
54%
37%
頭骨容量
1,267
1,347
1,364
智力測驗
85 
100
106
文化成就
異卵雙生率
16/千人
8/千人
4/千人
內分泌
旺盛
居中
偏低

看倌們只要中學別太混,應當知曉:[內分泌]與身體發育、肌肉爆發力相關聯;[異卵雙生率]與繁殖力相關聯;[文化成就]與智力、懂得協力分工相關聯。

 

端看上列數據,可判知黃種人的腦成熟度較高、繁殖力偏弱、身體發育稍緩、肌肉爆發力較差、團隊意識強;黑種人恰好相反;白種人介於兩者之間。這些是人類基因與生存環境相互摻雜所產生的結果,現今科學不乏從各種面向解釋這些人種差異的文獻。

 

筆者先幫看倌們解讀,若從參與運動競技的觀點來切入,腦成熟度高就代表參與需要技巧或團隊戰術之運動的適性愈高,肌肉爆發力強就代表參與衝刺或打擊類運動之適性愈強。因此,各色人種在進行各項運動時,確實會呈現出優勢與劣勢之差異,不過倒沒有某色人種學得會而其他人種學不會的運動。

 

再從運動學與生理學來綜合考量,以相同成長環境作為前提,黑種人肌肉密度較其他人種平均多了8%以上,骨質密度多了5~10%,且脂肪比例相對較少,這顯現出的結果是:「黑種人的肌肉爆發力極強,骨架耐衝擊力極高,但身體柔軟度不足,持續性時間較不久長。」

 

所以,眾看倌們不妨掏掏腦裡的記憶,
你會突然明白幾個現象:

 
  • 其一,重量級拳賽幾乎皆是黑人制霸。

  • 其二,射箭比賽幾乎沒有黑人。

  • 其三,奧運田徑短跑項目幾乎由黑人囊括,但跳高跳遠項目常見其他人種脫穎而出。

  • 其四,職業籃球(比賽時程短,重視衝撞與爆發力)黑人選手比例將近八成,職業足球(比賽時程長,重視持續力與協調性)黑人選手便減少至兩成左右。

 

當然,導致上述結果的原因,除了已闡述的生理性因素外,也跟黑人備受歧視,多處於社會底層,生活紀律差且經濟能力弱有關,此等社會性因素迫使他們較難接觸重視團隊紀律或需要經濟面支撐的運動。(例如:足球、棒球、冰球、高爾夫球) 

 

 那麼,為何游泳比賽沒啥黑人選手?

 

談起游泳這項運動,除泳技與身體素質外,選手身體於水中的浮力是極大的決勝關鍵,筆者方才提到黑人肌肉與骨質密度高(亦即單位體積的身體更加沉重)、脂肪比例低(亦即身體更不易產生浮力),這使得黑人於水中,需更用力伐水才能達至其他人種相同的泳速;再者,於國際賽事揚名,是不少非洲國家或歐美國家社會底層的黑人得以脫貧致富的捷徑,若你是有運動天分的黑人,也會選擇較有利於自己人種發揮的項目來競比,絕不會選擇游泳;最後,游泳需要有泳池環境,黑人國家大多基礎建設落後,且發達國家的泳池多是俱樂部形式,貧窮的黑人階層較無機會接觸,不若籃球只需掛個籃框,在街頭就可以鬥牛起來。

 

綜上所述,黑人還是學得會游泳,只是較吃力罷了!游泳比賽沒啥黑人選手,大抵是黑人選擇擅長而避開苦手項目的結果而已。


出處:柯學詩多力Facebook

© 2022 Best Education Services & Tech ALL RIGHTS RESERVED.

偵測到您已關閉Cookie,為提供最佳體驗,建議您使用Cookie瀏覽本網站以便使用本站各項功能